//Luu Meng話,想將屋企嘅美味帶畀食客,令佢哋一試難忘!//
柬埔寨名廚、專業卓越協會主席盧雨明表示:「你要做出來的食物,人們吃了後會記得在吃什麼,一年後或者一個月後都記得。之前我婆婆也好,嫲嫲也好都是從事餐飲業。可能在家所吃的食物,就是很基本、很美味的食物,想讓我們的客人都有這一份欣賞。」
他是盧雨明,Luu Meng,這份初心令到這位柬埔寨的華僑廚師,把失落的「高棉味道」尋回,更得到柬埔寨政府肯定,並創出更多人間美味。
盧雨明憶述2005年第一個餐廳開業時,「有人吃了後表示因為我的樣子好像唐人,就不是在做柬埔寨料理,因為根本上客人都不知道什麼叫本地菜。二十多年前連一本柬埔寨食譜也找不到,我有時出去見到一些國際廚師會說你們很幸運,想看本地菜做法會有食譜,我們的『走難』時就燒得一乾二淨,沒得看了。」
於是盧雨明開始去每個省份找食譜,「每一個人的食譜都不一樣,整個柬埔寨連同金邊就有26個省,每個地方都有當地特色,根本不知道哪一個做法是對或錯,所以給機會自己好好去想怎樣做,變成習慣什麼都沒有,由零開始,所以每樣都可以試,因為不合適可以再試再做過,到第三年,政府就決定以我們的菜餚當作柬埔寨料理的標準。」
他有份創立當地首間廚藝學院,高薪聘用瑞士、意大利等地的導師,每年培訓二百多名學生,不但全額資助部分貧困生,而名列前茅的尖子,能前往社拜、瑞士、日本及香港等地實習。
柬埔寨廚藝學院學生ENG Cheavie表示:「他(盧雨明)總是親臨指導,分享實用技巧、創新思路,並傳授專業技能經驗。既興奮又喜悅,因為能進入夢寐以求的廚房工作。」
柬埔寨廚藝學院學生BUN Patientsa表示:「他(盧雨明)給予我們很大幫助,為我們提供海外多地實習機會,這讓我們能拓展國際視野,從不同文化中汲取經驗。」
盧雨明續指,學院每年支出百多萬美元,但收入只有十萬美元,「因為我們不是為了賺錢,我們想吸引更多有興趣的年輕人,去學習廚藝及旅遊接待技巧,他們學多了,我們各行業都多了人才。根本上,柬埔寨每年需要最少三千個學生,所以好像我們這樣的學校,再開多十間、八間都是需要。」
三代人都在柬埔寨落地生根的Luu Meng,懷抱著自己對創造美食的熱忱,最想看到在這片土地成長的每一代人,都可以有美好的生活、美味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