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夢圈

【全運會】「小女車神」李思穎勇奪3金 走出巴黎奧運低谷超越自己
第十五屆全運會今日(21日)閉幕,有「小女車神」之稱的中國香港單車運動員李思穎在今屆參加個人公路賽、麥迪遜賽和全能賽項目,勇奪三面金牌,成為全運會上「100%勝率」的「小女車神」。全運會過後,李思穎接受馬會刊物《駿步人生》專訪,與馬會公司事務執行總監譚志源分享金牌背後的甜酸苦辣。

三面金牌,各有分量

九天踩六場比賽,是李思穎這次全運征程的「高強度註腳」,而三面金牌,對她而言各有重量。李思穎說:「第一面公路賽金牌是『解放』,證明訓練方向正確。第二面麥迪遜金牌是『意外』,在比賽早段突圍是我和拍檔梁穎儀從沒想像過的,但也啟發我們有了戰術新方向。第三面全能賽金牌最重要,全能賽是我的主項,但在巴黎奧運表現失準,我非常希望以一面金牌證明自己的實力。」

從巴黎奧運傷痛中成長

24歲的李思穎在訪問中形容:2024年是失落的一年,特別是巴黎奧運全能賽,以排名前十為目標,最終失準只得第20名,賽後接受傳媒訪問傷心痛哭,叫無數觀看電視直播的香港人非常揪心。這一役的確重創她的自信,尤其在該全能賽前的六天,她才以第64名完成個人公路賽,是港隊史上首個於奧運公路賽完賽的女車手。

「別人能拿好成績,為什麼我不行?大家都是人啊!」不服輸的念頭,讓她沒被擊垮。賽後三個月,她沉下心反省:「最該改的是心態,要克服內心的懷疑,堅持下去才能超越自己」。
  
重新出發後,她加大訓練量,教練為她量身定制詳細計劃,再加上教練團隊的照顧、隊友的並肩,還有香港體育學院「從訓練到飲食、住宿的全面保障」,她終於在全運賽場找回狀態。「體院讓我們能安心訓練,沒有後顧之憂」,她特意提到這份支持。

為追上爸爸養成不服輸鬥志

李思穎的「單車路」,始於小時候的「坐唔定」——她曾有過度活躍症和專注力失調,爸爸為了幫她調整,帶她嘗試跆拳道、三項鐵人、田徑,直到小學五年級,她加入中國香港單車總會「明日之星」計劃,14歲進港隊青年軍,最終成為全職運動員。  

「爸爸一放工就抓我去跑步,他跑得比我快,卻從不等我,只讓我追上去」,說起父親,她滿是感激,「就是這樣,磨出了我不服輸的鬥志」。 

這份鬥志,也讓她愛上了單車的每一面:既享受公路賽幾小時訓練裡的沿途風光,也鍾情「單車鑊場」的純速度比拼。被問2026年有沒有單車以外的期待,她率直搖頭:「沒有!」眼裡只有明年的亞運會和世界盃,「我把人生所有努力都花在單車上了」。

自評未配上「車神」之名

「小女車神」的稱號已傳開,但李思穎卻透着難得的清醒。專訪中譚志源問她,若從「超級女車神」「宇宙最強車神」「戰神」裡選新外號,她會選哪個?她靦腆笑答:「想選第四個,但還沒想好」,接着認真說:「黃金寶、李慧詩都是世界冠軍,至少要有彩虹戰衣,才配說『車神』吧?」

卸下戰衣的她,也有「接地氣」的日常:不用踩單車時,最愛「攤喺度乜都唔做」,追追劇集;唯一的愛好是聽歌,卻也和單車有關——「比賽前緊張到心煩氣燥,聽歌能紓緩情緒」。就連廚藝,她也笑稱「平平無奇」:今年全運前在澳洲集訓,「煎塊雞胸加少少胡椒粉就是一餐,沒味道不好吃」,所以全運後第一心願,就是在香港吃「有味嘅嘢」獎勵自己。

「人生是波浪型的,低谷之後必然是新高峰」,專訪最後,李思穎的這句話,既是她從巴黎奧運低谷爬起的感悟,也是對2026年亞運會、世界盃的期許。這位把心血都交給單車的「小女車神」,正帶着全運三金的底氣,朝着下一個高峰全力衝刺——而香港觀眾的期待,也早已為她拉滿。

圖片來源:賽馬會提供、港台片段截圖
「圈傳媒」是齊心基金轄下香港註册的智庫型媒體,是政府新聞處註冊網媒。旗下有多個新媒體平台,內容多元化,提供評論文章、時政新聞、社會熱話、青年發展、國家發展、文化藝術、歷史教育、法治知識等內容。旗艦網絡平台「港人講地」,跨平台粉絲逾 100萬人,更晉身 YouTube 十大香港時政平台,並獲頒「香港品牌大奬」的殊榮。另外,「K2秀」、「Gagy TV」及「Beyond Headlines」等網上平台配合觀眾不同興趣,提供多元化內容。
歡迎瀏覽圈傳媒旗下平台
Copyright © LOOOP MEDIA LIMITED
圈傳媒 ©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