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夢圈

【短片】【南沙行】三十年經驗傾注南沙港式社區 李建華城規夢三年變現實

//將自己興趣發展成事業,並有所成就,他謙虛地將三十年堅持稱之為幸運,來了解下這位香港規劃師李建華的故事。//


「慶盛站之所以為整個港式國際社區,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點是它將站、商業、各樣公交系統做到無縫連接。」香港規劃師學會上任會長、廣州南沙粵港合作諮詢委員會專家(土地及規劃)李建華說。


在城市規劃方面有近三十年經驗的李建華表示,南沙港式社區是一個有趣的開始,亦是一個緣分。在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統籌帶領下,和南沙政府有個合作,整個過程是諮詢架構,為南沙政府提供城市規劃上意見。「這些是要用自己的私人時間,有些人的興趣是打球吃飯,我其中的興趣就是如果有規劃任務,願意無償參與。」 


「從這裡上去有大型停車場,有商場、有地鐵。」李建華正在介紹行內經常提到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軌道交通的發展,尤其是上蓋的發展。他指出,香港是有相當的經驗。香港人最引以為傲的設計之一就是行人天橋。


另外,他認為慶盛站是今次規劃另外一個核心引擎。慶盛站上蓋的物業一直發展,預計未來一、兩年內應該可以試用。當中包括群樓的商場,上面會有辦公樓、服務式住宅。「我們經常提到的灣區生活一至兩小時生活圈,例如我在西九龍住,但是工作在南沙,這個完全可以實現。」他希望慶盛站的功能,可以將兩地聯繫加強,讓很多人才在灣區內流動。


在整個港式國際社區的規劃項目裡,讓李建華印象深刻的是民心港人子弟學校。當時共有五個設計,提供給規劃小組成員審議,最後選擇了現在這個方案,原來是何鏡堂院士的作品。「當時非常公平,我們完全不知道設計師是誰。」令李建華最開心的是,上一次回來民心港人子弟學校探望,一位在讀的小女生向他表示,很喜歡這個設計和規劃,她很開心、很感激規劃小組選擇這個方案。「作為一個專業人士,作為一個規劃師,最開心是聽到使用者有得著,有一個愉快的經驗、經歷,我認為這是最大的滿足。」


這次在南沙做規劃工作見到,所有事情很快做好決定,很快就「上馬」。李建華亦在南沙註冊登記香港城市規劃師資格,境外執業資格證書在這裡是被認可的,無需通過很複雜的國家考試。他覺得作為一個規劃師,其中一個最大滿足就是三年內很快就見到很多自己參與的設計和項目已經落成。「如果從2021年開始說起,包括當時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在很迅速的速度下,三年將大學建成,如今已經開學。」


他亦指出,特別是近五六年的時間,香港土地相對緊張,而年輕人難以找到新出路,於是在大家的構想下,希望南沙會是一個適合港人,特別是年青人生活、創業的地方。李建華舉一個例子,在生病的情況下,香港人通常是去找家庭醫生、去診所看醫生。所以在南沙港式國際社區裡是否該有港式診所?後來,在招商過程裡亦引入一些診所的集團來南沙落戶,讓這些港式生活特色元素能夠帶到南沙。


南沙的地理位置優越,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中心,所以當時港式社區就選址在這裡,是國家的發展策略。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發現其實需要很多不同的人才來南沙,所以後期就演變成一個港式國際社區,亦希望能吸引到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才,不只是香港人才。


從南沙的城市特點分析,李建華認為南沙有幾個特點是其他地區未必有。首先,產業相當豐富,有一個很好的港口,包括很多相關的科研產業入駐。其次,人才方面有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並非每一座城市都有一個優質學校。最大優勢是土地空間資源。南沙的水景、水資源很豐富,南邊有濕地公園,自然生態環境豐富,令整個生活配套和環境都相當舒適。

 

「如果從個人的情感出發,我希望南沙是一個宜居、有適當的產業布局平衡的地方,而我的幻想會是類似橫濱、溫哥華這樣的城市。」


從業三十年,李建華依然認為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因為我的工作和興趣能夠結合。在讀中學時就對於地理科是特別熱愛。」他表示,香港、國家,甚至東南亞,給予他很多機遇去見識很多項目,參與很多工作,面對很多挑戰。

「圈傳媒」是齊心基金轄下香港註册的智庫型媒體,是政府新聞處註冊網媒。旗下有多個新媒體平台,內容多元化,提供評論文章、時政新聞、社會熱話、青年發展、國家發展、文化藝術、歷史教育、法治知識等內容。旗艦網絡平台「港人講地」,跨平台粉絲逾 100萬人,更晉身 YouTube 十大香港時政平台,並獲頒「香港品牌大奬」的殊榮。另外,「K2秀」、「Gagy TV」及「Beyond Headlines」等網上平台配合觀眾不同興趣,提供多元化內容。
歡迎瀏覽圈傳媒旗下平台
Copyright © LOOOP MEDIA LIMITED
圈傳媒 ©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