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圈

【短片】【行義香港】彭韻僖鼓勵港人齊做義工 學生義工助長者​幸福感爆燈!

//做義工可以積小善、成大愛,為社會注入正能量,大家唔好再等啦!//


「令他們(服務對象)更幸福,我們都會感覺到那份滿足和開心!」「我學到很多不同能力,例如抗壓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這些能力在平時課業書本上都不會學到!」……近日,青年義工郭家寶和謝家寶在接受《圈傳媒》採訪時,娓娓道出了做義工的滿足感。


事實上,有人說香港人很冷漠,但現實並非如此。義務工作發展局近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過半數受訪者在過去三年曾參與有組織的義務工作,即每兩名港人便有超過一人參與過義務工作,比例與美國、澳洲等西方國家接近,反映香港義工文化非常普及。


義務工作發展局主席彭韻僖說,「我覺得非常值得我們鼓舞,與十多年前相比,我們的參與(義工)度是多了,大家朋友很多時候說,有空閒時間就要做義工,很多朋友可能通過做義工,認識多了朋友,生活就更加開心,也學到新的技能,即是有成就感。我呼籲香港的朋友參與做義工的行列,令生命更加充實,更加幸福。」她希望帶更多義工深入社會,幫助更多人。


曾做義工的受訪者認為,自我幸福感較沒有參與義工者高出近三成,而義工服務範疇很多元化,助人之餘亦可裝備自己。有學生義工說,之前幫助大學向長者講解樂齡科技產品,老人家對他說的這句話,就令他既感動又喜悅。


今年讀中四、約7年半義務工作經驗的謝家寶說,「我記得活動尾聲,那位長者也和我說『很開心今天可以和我們年輕人聊天』,原來她家裡只有一個人,所以她很想,找人跟她聊天,其實這一刻,給了我很滿足的感覺,可以真正幫助到長者。」


修讀中醫的郭家寶說,「我本身做義工,團隊叫『醫藝同行』,主要是一群醫療人士一起做身心靈諮詢,因為我本身讀公共衛生和中醫,但因為我們團隊裡也有心理治療師,還有手工藝導師,而這些比較藝術,或者心理角度的專業分析,我本人不是很擅長,但透過去籌辦一些活動,或者聽他們講座的時候,其實自己也學到很多。」

「圈傳媒」是齊心基金轄下香港註册的智庫型媒體,是政府新聞處註冊網媒。旗下有多個新媒體平台,內容多元化,提供評論文章、時政新聞、社會熱話、青年發展、國家發展、文化藝術、歷史教育、法治知識等內容。旗艦網絡平台「港人講地」,跨平台粉絲逾 100萬人,更晉身 YouTube 十大香港時政平台,並獲頒「香港品牌大奬」的殊榮。另外,「K2秀」、「Gagy TV」及「Beyond Headlines」等網上平台配合觀眾不同興趣,提供多元化內容。
歡迎瀏覽圈傳媒旗下平台
Copyright © LOOOP MEDIA LIMITED
圈傳媒 ©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