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這座城市有著獨特的魅力,既有著悠閒的生活節奏,又展現出未來大都市的潛力。//
在繁忙的工作日,南沙靈山島的這間咖啡館反而坐滿人。金昌賢說,「我腦袋裡邊想一張照片,江邊有一杯咖啡,還有拿一本書或者帶孩子。享受南沙的太陽,能看得到水、海邊,精神上或者身體上是太累了,所以他們是需要這種空間,而且這種能享受的一個地方。」
墨禮園園區有咖啡館、藝術館、瑜珈館,結合室內和戶外空間、草坪,來到這裡彷彿連時間都會慢下來。金昌賢說,「當時太忙了,應酬也多,所以確實那個時候我失去了我的健康,後來也很胖,身體上出現問題了之後我慢下來了,我本來韓國的老家也是靠海邊的一個城市(慶州),所以對我來說,南沙的這種環境,是我自然而然非常熟悉的一個感覺,是老家的感覺。」
金昌賢四年前在南沙認識拍檔李弘鍾,二人在異鄉一拍即合,選擇南沙作為追夢的起點。李弘鍾深耕咖啡行業二十多年,在韓國有幾萬名徒弟,2015年他毅然來到中國探索新的咖啡市場。
李弘鍾說,「韓國咖啡廳超級多,一條路100米、300米以內,最起碼有個四五家,競爭力太高,我覺得這在中國有參與、有機會,所以我決定了過來了中國。來了中國以後,我也開了大概四五家咖啡廳。因為疫情,所以沒辦法不倒閉倒閉了,想了解中國的咖啡文化,所以我自己花錢去過了20個以上的城市,大概200多家咖啡廳,比如韓國,速溶咖啡到精品咖啡需要20多年,但是中國的速溶咖啡到精品咖啡的速度,我覺得應該10年以下,特別快,大容量的咖啡,性價比高,好喝便宜,自己烘焙,這個是我們的細分市場。」
李弘鍾每日需要烘焙10公斤咖啡豆,要保持水準一致就要親力親為,手動干預和調控,不能單單依靠機器,用心烘焙的咖啡豆帶著一分獨特的口味和情感,遇到知音人是李弘鍾最大的滿足。
李弘鍾說,「我們寫了三種口味,但是他感覺到了三種口味,都感覺到了,他喝過了幾百杯手沖咖啡,但是第一次卡片裡面的3種4種味道都感覺到了,第一次跟我感謝我,我特別感動,這個是我當時哭了,這個是我咖啡烘焙過程當中最開心最感動的事,不喜歡(咖啡行業)的話,我應該幹別的事兒。喜歡,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