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圈

【短片】【以武會友】科技結合傳統保育非遺武術 趙式慶:發揚勇與禮中華人文觀

//趙式慶說,自己從2001年開始接觸非遺保育工作,總結20多年的經驗,認為如果香港非遺發展要更進一步,必須有更系統的研究方案,在這方面,日本是很好的學習對象。//


武術滋養了中華文化,「武道精神」賦予了中華武術獨特性。


香港文化節創辦人、地脈協會會創辦人及會長趙式慶表示:「我們中國的文化 ,『文』、『武』應該是兩個很主要的支撐,我講的『武』其實不只是武術,舞麒麟,動態的舞龍舞獅、舞火龍,很多與人身體相關我們過去統稱為『武』。」


趙式慶認為:「自古以來,中國的武術精神以論劍為一個標準,比的是一種人的『武德』,『勇』和『禮』的結合,我們有自己一套身體文化的存在, 但是礙於過去大家對這種文化的認知,可能都是比較忽略,到了今時今日我們做這件事(文化保育),也都覺得已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關口,如果不做的話,很容易會失傳。」


六月是香港首個非遺月,香港與武術相關的非遺高達35項,2012年,趙式慶與香港城市大學合作首創,香港武術活態資料庫,以三維動態數據擷取技術,收錄多個武術流派獨門絕學,亦與舞蹈團合作將武術融入藝術表演。


趙式慶表示:「香港作為南中國一個很特殊的地方,我們是一個橋樑性的作用,也凝聚了很多傳統南方的武術,甚至是一些來自於北方的派系,從一個世界的層面上 我們是有話語權,怎樣將這些文化透過更加深層的研究,形成更好的承傳的系統,再變成一個文化的傳播的媒介,將香港功夫再往前推進,會有一個很積極的作用,武術是一個載體,要呈現出來的是我們中國特殊的一種人文觀。」

「圈傳媒」是齊心基金轄下香港註册的智庫型媒體,是政府新聞處註冊網媒。旗下有多個新媒體平台,內容多元化,提供評論文章、時政新聞、社會熱話、青年發展、國家發展、文化藝術、歷史教育、法治知識等內容。旗艦網絡平台「港人講地」,跨平台粉絲逾 100萬人,更晉身 YouTube 十大香港時政平台,並獲頒「香港品牌大奬」的殊榮。另外,「K2秀」、「Gagy TV」及「Beyond Headlines」等網上平台配合觀眾不同興趣,提供多元化內容。
歡迎瀏覽圈傳媒旗下平台
Copyright © LOOOP MEDIA LIMITED
圈傳媒 ©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