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圈

【飲水思源】近600香港青年出發赴內地考察 少數族裔學生:終於可見證東江水源頭
【飲水思源】近600香港青年出發赴內地考察 少數族裔學生:終於可見證東江水源頭
為紀念東江水供港60周年,讓香港青少年深入了解東江供水工程的歷史,以及國家在水資源保護上的努力,由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主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協辦的「東江水源考察之旅」於今日(25日)至後日(27日)舉行,獲近600名本地基層中學學生、老師及青年義工熱烈參與,當中不乏首次踏足內地的少數族裔學生,為歷來以香港青年為對象規模最大的東江水考察團。考察團由大灣區青年公益基金全額資助旅費,總支出近200萬港元,旨在讓香港青年體現「飲水思源」的精神。

今次考察團特意安排港鐵的旅遊專列,接載所有參加者直達河源,此外,是次行程覆蓋面亦很廣,除直達江西省贛州市東江水的源頭「三百山」,亦會到廣東省河源市新豐江水庫大壩、萬綠湖等標誌性地點,見證國家水利成就;此外亦會參觀農夫山泉有限公司及河源恐龍博物館。

「東江水源考察之旅」出發儀式今早在西九龍高鐵站舉行,大灣區青年公益基金主席黃永光表示:「衷心感謝香港及內地各單位大力支持助推展這次極具意義的考察之旅。期望香港青年能藉此認識國家於水利建設及生態保護的卓越成就,並感受『共飲一江水』的家國情懷。」

擔任出發儀式的主禮嘉賓包括: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中聯辦青年工作部二級巡視員張國來、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常務副主席霍啟剛、大灣區共同家園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胡章宏、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行政總裁楊彬、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副行政總裁龔明明、廣東省港澳同胞接待辦公室主任陳浩,以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過境鐵路總管王家明。部分參與考察團的中學校長亦有出席出發儀式。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梁宏正亦會隨團支持。

大灣區青年公益基金常務副主席霍啟剛致辭時表示:「60年來,東江水日夜奔流,成為聯繫香港同內地的生命線,更見證著粵港兩地風雨同舟,祖國與香港血脈相連。今次的行程,希望同學能深入了解東江水供港的歷史,體會國家為保障供港東江水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對香港的關愛同支持。」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致辭時表示:「60年來,東江水一直滋潤著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充分體現了國家對香港的深切關愛。今日,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見證近600位青年朋友在高鐵站整裝待發,參加由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主辦、民青局協辦的『東江水源考察之旅』。項目讓青年人了解東江供水工程的建設歷史、管理保護及沿途人文歷史等情況。」

是次考察團獲得香港學界熱烈反應,近600名來自15所中學的中一至中六學生參與。其中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的40名參與者中,大部分為巴基斯坦、印度、埃及等少數族裔的香港新生代。

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老師吳芷柔說:「雖已教授過東江水歷史,但相信站在三百山頂親見源頭,比任何課本都能讓學生體會『共飲一江水』的真諦。我感謝大灣區青年公益基金不僅全數資助旅費,更貼心安排清真餐飲和禮拜場所。」另一方面,她指出:「有學生為參加考察團,申請人生第一張回鄉證,第一次踏足內地!」

就讀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的巴基斯坦裔中三學生關思漢以流利廣東話分享:「我們全家都是香港人,書本說東江水解救了當年香港缺水危機。今次終於可以見證東江水的源頭,真是好興奮!」同為巴基斯坦裔的中二學生現梓君亦笑言:「原來我由小飲到大的水是來自東江。一定要影多點相和家人分享!」

葵涌循道中學老師馮詠詩透露:「學生對交流團反應踴躍,逾60人報名爭取40個名額,須經面試選拔。入選的同學不僅要提前研習東江水資料,更需要將考察團所見所聞,製成展板,與全校同學分享。」 

其中一名參加者中六同學余曉芬說:「除了想親眼見證三百山的水源保育,我最期待參觀農夫山泉基地,了解企業如何將東江水變成我們每日飲用的樽裝水,認識背後的商業運作與環保理念。」 

圖片來源:大灣區青年公益基金提供
「圈傳媒」是齊心基金轄下香港註册的智庫型媒體,是政府新聞處註冊網媒。旗下有多個新媒體平台,內容多元化,提供評論文章、時政新聞、社會熱話、青年發展、國家發展、文化藝術、歷史教育、法治知識等內容。旗艦網絡平台「港人講地」,跨平台粉絲逾 100萬人,更晉身 YouTube 十大香港時政平台,並獲頒「香港品牌大奬」的殊榮。另外,「K2秀」、「Gagy TV」及「Beyond Headlines」等網上平台配合觀眾不同興趣,提供多元化內容。
歡迎瀏覽圈傳媒旗下平台
Copyright © LOOOP MEDIA LIMITED
圈傳媒 ©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