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圈

【再創先河】「中國天眼」看清極高速星際雲內結構細節 助探索星際結構形成規律
【再創先河】「中國天眼」看清極高速星際雲內結構細節 助探索星際結構形成規律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聯合國內外科研機構,早前依託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在銀河系一團超高速運動的星際氣體雲中,首次觀測到由超音速湍流主導的複雜絲狀結構網絡。相關成果於昨日(16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在線發表,為揭示恒星形成區的物質來源與演化路徑提供了新線索。科研團隊未來將繼續依託FAST望遠鏡,對更多極高速雲開展系統觀測,進一步探索星際結構形成的普適物理規律。

據《央視新聞》報道,這項研究的對象是一個被稱作G165的極高速雲(VHVC)。這是一團由氫原子組成的大質量氣體雲,距離地球約5萬光年,位於遠離銀河盤面的高銀緯區域,在銀河系外圍空間以每秒約300公里的速度高速運行。G165極高速雲因其位置偏遠、環境孤立,幾乎不受恒星輻射與引力擾動等常見因素影響,成為研究星際雲早期階段的形成與演化的理想天然實驗室。

FAST的超高靈敏度與空間分辨率使科學家得以揭示極高速雲內部前所未有的結構細節。觀測研究表明,G165氣體雲主要由暖中性介質組成,內部存在顯著的超音速湍流運動,局部速度波動超過每秒20公里。常規高速雲通常具有顯著的冷暖氣體混合特徵,而G165則表現出截然不同的組成結構:其物質幾乎完全由暖中性氣體構成。這一顯著差異表明以G165為代表的極高速雲處於星際雲演化過程中的更早期階段。

該研究通過FAST中性氫21厘米譜線觀測,清晰地揭示出G165內部存在高度結構化的特徵,其內部充滿複雜交織的絲狀結構,這些結構在多個速度層中形成網狀分布。這些絲狀體在三維空間中以扭曲形態相互交錯,其徑向密度剖面呈現顯著不對稱性。這一結構形態表明G165內部存在激波壓縮過程,系統整體呈現出強烈的湍流特徵。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新華社
「圈傳媒」是齊心基金轄下香港註册的智庫型媒體,是政府新聞處註冊網媒。旗下有多個新媒體平台,內容多元化,提供評論文章、時政新聞、社會熱話、青年發展、國家發展、文化藝術、歷史教育、法治知識等內容。旗艦網絡平台「港人講地」,跨平台粉絲逾 100萬人,更晉身 YouTube 十大香港時政平台,並獲頒「香港品牌大奬」的殊榮。另外,「K2秀」、「Gagy TV」及「Beyond Headlines」等網上平台配合觀眾不同興趣,提供多元化內容。
歡迎瀏覽圈傳媒旗下平台
Copyright © LOOOP MEDIA LIMITED
圈傳媒 ©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