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也可作為非遺文化「走出去」窗口,增加非遺文化國際吸引力。//
政府擬於年內公布「香港非遺傳承人認定制度」,涵蓋傳承人及團體認證、權責要求及動態退出機制。工聯會今日(22日)舉辦「傳承不息:香港非遺可持續發展圓桌會議」,與政府、學界及一眾非遺代表探討制度設計原則,包括如何銜接大灣區協作框架,強化傳承人權益保障,以及活化瀕危技藝的具體路徑。
粵劇早在2006年成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香港的粵劇非遺傳承人是誰?西九文化管理局表演藝術主管(戲曲)鍾珍珍近日在內地被問及香港粵劇非遺傳承人是誰時,驚覺陳劍聲2013年過世後,香港目前已無粵劇傳承人,她表示社會應該關注這個狀況。另外除了傳承工作,她認為戲劇方面的推廣工作也應做得更多。
香港八和會館理事會主席龍貫天則表示,粵劇是香港的瑰寶,真正的傳承人不僅要有經驗,還需穩定的傳承工作,他認為非遺傳承人的認證工作應該是開放、透明的,達到一個框架基礎的共識 在傳承人權利方面,他認為傳承人須直接參與到分配資源上,政府的資助要給到所認證的傳承人 他亦希望對於認定制度的推出,政府應提供清晰的時間表。
蛋撻王控股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莊裕坤則提出,相較於其他非遺類別,餐飲傳承面臨更現實的生存壓力,「讓從業者能開飯」是吸引新血入行的基本前提,他認為香港目前缺乏明確傳承準則,對比其他地區設有專門餐飲學校,形成職業教育體系,香港的職業教育則未被充分重視,因此在這方面,政府、學界和業界都有可以再探討和提升的地方。
工聯會會長、立法會議員吳秋北表示,獲得認證的傳承人應完成合理的傳承推廣工作,並設立定期評估及不達標的退出機制;但同時亦要有機制確保傳承人有足夠的支持與空間做好傳承工作,並獲得合理的收獲。
圖片來源:圈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