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暨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聖火,近日在廣州南沙舉行火種採集儀式。這場突破傳統的「源火」採集,首次在南海1522米深海底直接取得火種,寫下全球大型綜合運動會歷史新頁!//
10月9日,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種採集儀式在廣州舉行。全運聖火被引入四盞火種燈,然後分別奔赴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個城市,展開火炬傳遞,這簇意義非凡的聖火火種來自南海北部深處。
9月16日,「海洋地質二號」科考船配備150噸深海工吊機和DP-2動力定位系統從南沙啟航,到達南海北部「海馬冷泉」區後,通過「海馬」號4500米級遙控潛水器,下探到南海1500多米深的海底採集可燃冰,再利用太陽能發電將它引燃,帶回陸地後,就成為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炬上的熊熊聖火了。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高級工程師 張亞念:「通過這個空腔獲得可燃冰,在腔體內形成高純度的甲烷氣體,傳輸氧氣,在空腔形成「點火三要素」後,再把「源火」點燃。」
此次採集更實現首次以超高清設備進行視頻傳播。畫面可見,海馬冷泉區大量貽貝繁茂生長,可燃冰氣泡不斷從冷泉口溢出,機械臂完成採集後,透過光伏板發電裝置點燃海底火種。
傍晚6時,「海馬」號順利浮出水面,科研人員用引燃棒將「源火」移至特製火種盒,「源火」採集成功後,「海馬」號在海底放置「源火」採集点永久基點定位標,讓「深海取火」這一創意從構想走向現實,實現這次科技與體育的歷史性融合。
採火工作指揮部「源火」採集組副組長 麥文輝:「作業過程零污染、零排放,確保體育盛事的綠色舉辦與海洋生態的保護和諧統一。除此之外,我們這一次的「源火」,集成了文化、體育與科技,這在全運會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