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街頭巷尾的「味道」開始,一齊打開南寧這座「無粉不歡」的城市密碼!//
南寧人的一天,從「嗦粉」開始。而作為南寧米粉的代表,老友粉是刻在南寧人記憶中的味道。
老友粉的精髓,全在「鑊氣」之中。將酸筍、蒜米、豆豉等配料下鑊爆香,獨特酸香隨油溫瞬間飄散,再加入新鮮豬肉、豬雜或其他肉類猛火快炒,待肉香四溢後沖入高湯燒滾,最後放入爽滑米粉,一碗鮮香酸辣的老友粉就大功告成。
老友粉的故事,要從20世紀初講起。當時南寧市中心茶樓經常有老友聚會,有一天其中一人因重感冒缺席,茶樓老闆特意用蒜末、豆豉、辣椒、酸筍、肉末等配料煮了一碗熱湯麵,朋友吃完出身汗就痊愈,為表感激,這位朋友送了「老友常臨」牌匾,「老友麵」由此得名,後來逐漸演變成米粉。
卷筒粉的點睛之筆,當然是醬料。廣西獨有的黃皮醬,酸甜解膩,番茄醬、秘製醬油或者香脆花生碎,都可以搭配出不同風味。
走出南寧,放眼廣西。生榨米粉、螺螄粉、桂林米粉、玉林生料粉、北海海鮮粉、全州紅油米粉等等,廣西人通過不同的製作與烹調方式將對米粉的喜愛表達得淋漓盡致。米粉不僅體現了千年製作技藝,也維繫著市井中的煙火氣,一碗米粉,就可以讓人在舌尖上「讀懂」一座城市的獨特「味道」。